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为大家解答关于孙权晚年阵容配置搭配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孙权晚年阵容配置搭配的话题,我们开始讲解吧。
率土中武将众多,但每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小率将通过此栏目,将武将的人物生平、轶事典故、后世评价以及其在游戏中的应用进行全方位的解读,还会放出精彩的漫画和同人作品!让各位对率土武将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敬请期待。
拥江东三代家业,父兄搭桥铺路,人生像“开挂”一样,他就是江东大帝——孙权。
孙权可不是等闲之辈,看似承袭家业,未经风浪,但背后还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人物生平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到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轶事典故 相貌奇伟
孙权的外貌不凡,有帝王之相,其臣下则多以“至尊”称呼他 。
据《江表传》记载,孙权出生时方颐大口,目光颇有神采。东汉朝廷使者刘琬奉命授予孙策官爵时,曾一一为孙权诸兄弟相面。刘琬形容孙权相貌最为高大挺拔,认为他有大贵之表且会是孙氏兄弟中最长寿的。
《献帝春秋》记载孙权为“紫髯(紫髯象征武官威风凛凛,非指颜色)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世说新语》中记载,孙权相貌威武,司马懿与东晋权臣桓温都与他颇为神似。
骑马射虎
孙权喜爱狩猎,常常骑马射虎,早出晚归。
一次,孙权至庱亭射虎,老虎向前扑上马鞍,孙权把双戟投向老虎,老虎受伤试图逃走,孙权的侍从张世趁机用戈再击。最终老虎被抓获了 。
重臣张昭曾劝谏道:“为人君者,应该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能驰逐于原野,骁勇于猛兽?一旦有个好歹,不怕被天下耻笑?”孙权道歉道:“年少虑事不远,此事有愧于您。”但始终不能停止,于是做射虎车,车中不遮盖,自己在里面射虎。张昭多次规劝,孙权常常笑而不答。?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老夫聊发少年狂......亲射虎,看孙郎。”
人物生平
作为吴国君主,别人是怎么评价孙权的呢?
有识士之明,杰人之志。——陈寿《三国志》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曹操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诸葛亮
武将攻略 武将属性
从图中可以看出,孙权基本属性与成长属性最高的是谋略,该武将在40级时,各项属性分别为:攻击124.8、防御139.2、谋略149.8、攻城55.2、速度102.2,各项属性都比较平衡。
自带战法
孙权自带战法为九锡黄龙,战法效果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可以清除我军群体三目标的有害效果。该效果在满级情况下可以达到35%的发动机率,如果配合形兵之极的话可以达到45%的几率。
九锡黄龙的后半部分效果,是让我军全体规避接下来受到的两次伤害,这个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大概计算一下,免疫2次伤害,假设每次伤害500(满兵普攻),全体三目标即可以免疫2*500*3=3000的伤害。注意,这还只是被普攻的状态,如果免疫战法伤害,效果更加可观!
拆解战法
如图所示,空城满级为70%的机率,同时对于空城这一战法的理解,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低速武将可以享受三回合的规避效果。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前两回合结束后,第三回合需要到武将出手的环节,该武将的规避效果才会消失。所以说,只要己方佩戴武将速度低于敌我双方其他武将的速度,那么就可以享受三回合规避的效果。
阵容搭配
周瑜: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胜兵求战
孙权:浑水摸鱼+神兵天降
吕蒙:反计之策+掎角之势/草木皆兵
孙权:形兵之极+疾风迅雷
甘宁:铁戟金戈+折戟强攻/一骑当千
孙策:一夫当关+擅兵不寡
陆逊:不攻+十面埋伏
孙权:浑水摸鱼+神兵天降
吕蒙:草木皆兵+反计之策
江东多才俊,除了熟识的周瑜、吕蒙等都督们,我们的吴国大帝孙权也是战场上耀眼的存在。关于孙权的更多内容,会在之后陆续推出,一起期待吧!
孙权的晚年,到底是昏庸还是在下一盘大棋?
孙权是一位年少成名的领导者,在年轻的时候就在赤壁之战当中打败了当时最强的曹操势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杰。可是在孙权的晚年,多次除去一些有名望、有势力的大臣,虽然看起来昏庸,但是却也在下一盘大棋,为了自己能对东吴更有统治力,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谋想,让他们能够顺利继承自己的皇位,因此,孙权其实是在下一盘大棋。
一、除去江东的隐患
孙权集团本来不是东吴人,东吴的人大部分是江东弟子,作为一个外家人来统治东吴,对于江东弟子来说是不可以接受的。因此,在赤壁之战当中,江东弟子对于是孙权还是曹操领导他们都不重要。因此,在人心不稳的东吴,孙权做的就是拔出一切威胁自己的势力,让孙权集团能够更好的把控东吴。而孙权的哥哥孙策正是死于江东子弟手中,因此,孙权,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多次铲除江东弟子的势力,为的是东吴完全由自己指导,因此,这不是昏庸,而且政治谋略。
二、铲除有实力的将领
东吴当时有实力的将领很多,陆逊,张昭等等都有很大才能的人。陆逊甚至年少成名,为东吴夺回了荆州,功高盖主。孙权在位的时候自然能压得住他们,让他们安分在自己的手下成为为自己所用的将领,但是一旦孙权死后,孙权的后代随能够与他们匹敌呢。因此,孙权为了自己集团的统治地位的稳定,多次用理由处死了当时有名望,有兵权的大臣。因此,拔出自己的得力大臣是昏庸的表现,但是在孙权的心中就是铲除异己,维护自己的统治。
孙权为了自己的统治,用一系列削弱东吴实力的做法去对待江东弟子和自己手下的优秀人才,这看起来是一种昏庸,但这也是孙权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为的是自己和自己的后代能够更好的统治整个东吴做出的决定,铲除了内部的混乱的局面。
孙权晚年为什么性情大变,成为了昏君?
说到孙权晚年的昏庸,主要体现在三件事情上面,一是错了吕壹,导致很多功臣被打击或被杀;二是废太子,杀鲁王;三是逼死陆逊。如果单从这三件事情看,晚年的孙权,确实变得多疑猜忌、冷酷无情和昏庸无能。
但是,孙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很多人觉得是因为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孙权变得有些精神分裂和头脑不清醒。但事实上,这个理由显然只是表面说看到的。事实上,孙权用吕壹、废太子,杀鲁王和逼死陆逊,其实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因为,孙权的东吴的统治,一直都不是很稳固。
一方面,以张昭为核心的元老派力量始终与孙权分庭抗礼,对此我们只要看下张昭作为曾经领衔劝说孙权投降的人物,却依然能够稳居东吴文臣首位,而且在孙权在称帝时,也是张昭领衔所有大臣向孙权祝贺,后来孙权和张昭因为公孙渊的事情闹翻,孙权还得亲自上门向张昭赔罪。
另一方面,就是江南土著势力的崛起,对孙权的皇权造成了很大威胁。江南土著势力有多大,我们只需要看下顾、陆、朱、张四大家族。
顾氏家族的领衔人物顾雍,是东吴的第一任丞相。在孙权称王后,大家本希望张昭当丞相,但是张昭终于没有爬上丞相之位。虽然孙权顾雍当丞相,是为了能够适当压制下张昭的权力,但问题是,如果顾雍没有强大的实力,他也是不敢越过张昭去当这个丞相的。
至于陆氏家族的领衔人物陆逊和朱氏家族的领衔人物朱然,我们只需要知道,孙权称帝时,陆逊官拜上大将军,朱然在孙权称帝时,官拜车骑将军,他们两个分别是东吴军界的一把手和二把手。
在这种背景下,任何人处在孙权的位置上,都会想办法加强中央集权,因为元老派和江南土著势力实在太过强大,依然呈现尾大不掉的情况,如果孙权不想办法削弱他们是势力,他肯定会睡不着觉的。
于是,孙权开始重用吕壹。
吕壹的崛起,在东吴制造了无数冤假错案,搞得朝中大臣噤若寒蝉、人人自危。表面上看,这是孙权信任小人的结果,但其实,这是孙权放纵鹰犬型的小弟,在加强中央集权。因为,吕壹上位后,矛头直指江南各大豪门首脑,包括陆逊、顾雍、朱然等人。
但是,因为江南豪门势力实在太大,所以折腾到最后,却依然很难撼动元老派和江南土著的地位,而且面对他们的集体反扑,东吴的政治局面似乎就要失控,最后逼得孙权只能忍痛把吕壹抛出出抵罪。
虽然随着吕壹的被杀,这件事情算是得到平息,孙权和江南豪门也达成了暂时的平衡。但是,因为这件事,江南各大豪门首脑几乎都倒向了太子的阵营,比如陆逊(陆氏家族)、顾谭(顾氏家族)、朱据(朱氏家族)、诸葛恪都是太子的死忠。
这样一来,孙权就面临一个巨大的危机,那就是,有这样强大的力量支持,太子很有可能提前接班,尤其是孙权已经和这些大族闹得非常不愉快,他们支持太子提前上位,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在这种背景下,孙权就扶植鲁王牵制太子。
皇帝让强势亲王与太子拥有对等的地位,通常就是骨肉相残;而许多皇帝,总是喜欢这样做。原因通常很简单,那就是皇帝感受到了太子的威胁。
当然,太子、鲁王地位相当的结果,就是太子、鲁王因为争夺权力而大打出手,朝廷里也自然形成两派相互争斗,最后大家都不能善终;关键是,卷入这种皇储之争陆逊等大佬,也都没有善终。
但是,孙权折腾来折腾去,最终还是无法改变江南豪门强大的事实,他的中央集权之路也是以失败而告终。
大皇帝孙权阵容 孙权是皇帝吗
是。
孙权
(三国时代孙吴开国皇帝)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到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给刘备送地盘送妹妹的孙权究竟是有什么图谋?
赤壁之战,曹军损失惨重,此后,曹操便也放弃了由江陵顺江东下这条进攻路线与补给线(因为这条线路需要一支强大的水军,非十余年之功不能成),转而去经营合肥濡须水这条路线(这条水路更窄更短,不需要大船,且直捣江东腹心)。如此一来,江陵这个荆江战略重地也就可有可无了,但终究不能让孙刘轻易得到,必须等曹操把合肥经营起来,给予江东足够的压力,再适时把这块肉骨头丢出去,让孙刘争个头破血流。
然而,曹操忘了,这世上并不止有他一个战略家,诸葛亮也同样高明。当孙刘联军在江陵城下与曹仁干耗的时候,孔明的目光早已南移到了长江以南的湘水两岸,那是一片亟待开发的沃土,给予足够的心血便足以经营起刘备霸业的摇篮;此次此刻,他正在起草一份表章,准备让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不管三七二十一,竖起大旗好唱戏!
刘备也觉得这主意不错,那江陵城虽然千好吃万好吃,但曹操不肯轻易放手,周瑜也咬着牙势在必得,自己若硬着头皮冲上去抢,一则本钱小不禁赔,二则打下来也分不了多少羹,不如借着刘琦的名头先去吞下南四郡,南四郡虽然又穷又偏,但蚊子肉也是肉,吃了肉就能长身体,长了身体才能跟曹孙掰手腕!
于是,刘备决定兵分两路,一路让关羽水军数千人与吴将苏飞两千人联手,由夏口进入夏水,绕到江陵城以北的广阔水网之中(注1),像洪湖赤卫队那样打水军游击战,打得赢就下船打,打不赢就上船跑(注2),以破坏江陵城与后方襄阳的联系,侵扰其粮道,威胁其后路,协助周瑜江东军主力攻城。
另一路,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以此为旗号南下攻略荆州江南四郡,也就是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周瑜对包括夷陵、江陵在内的南郡是志在必得,但也有点舍不得南四郡,只是他实在抽不开太多人手,并且刘备抬出刘琦的名号,名正言顺,周瑜也不好太翻脸;于是派出了在赤壁之战中立下大功的黄盖,让他率领五百精兵(注1)协同刘备一起南下,至少抢一个郡来玩玩儿,应该不过分吧!
刘备对周瑜掺沙子的行为无可奈何,以实力论,江东确是孙刘联盟的老大,自己这个大汉左将军也得忍辱待机,虚与委蛇,先壮大自己再说。
当然,相较于江北周瑜关羽与曹军诸将在南郡的激烈攻防,刘备黄盖在江南四郡的攻略则轻松的多。长坂坡与赤壁之战后,黄盖、诸葛亮等人的人气已迅速蹿升成为传奇,刘备的仁德之名也传遍荆州,再加上刘琦本为荆州旧主刘表的长子,南四郡便没咋抵抗就望风而降了。其中黄盖死死抢住最大的武陵郡不放手,刘备也只得将另外三郡好好经营?
首先,人才方面,长沙郡收了大将黄忠;桂阳郡收了太守赵范(后叛逃);但刘备最看重的人才重地是零陵郡,这个偏远小郡不知为何在汉末三国时期突然人才大爆发,西晋史学家司马彪还特意写了一本《零陵先贤传》的书,为他们著书立说,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这些人才中,蜀汉方面有蒋琬(诸葛亮的接班人)、镇远将军赖恭(原刘表交州刺史)、护军刘敏、后将军刘邕,东吴方面有老将黄盖,刘璋方面则有名将杨怀,曹魏方面则有尚书令刘先、曹冲的少年天才好友周不疑等人,还有一位重要人物,那就是鼎鼎大名的刘巴。
刘巴,字子初,零陵郡烝阳县(今湖南衡阳县西)人。他出身于荆楚一流的豪门。其祖父刘曜曾任苍梧太守。父亲刘祥曾任江夏太守、荡寇将军。刘巴年少成名,才学冠绝,十八岁便担任荆州郡署户曹吏主记主簿,也就是荆州财务总管。但由于刘巴的父亲刘祥曾站错队跟孙坚混过,导致刘表多次给针对刘巴给他小鞋穿,刘巴觉得刘表非常小心眼,于是根本不鸟他,只等曹操南下襄阳,便迫不及待前去归顺;曹操乃任命刘巴为属僚,派他去老家零陵及长沙、桂阳三郡招抚,不料曹操很快在赤壁一败涂地,三郡也都投降了刘备,刘巴无法回去复命,只得再向南跑去交州,以后再想办法归顺曹操,于是临走前写了封信给诸葛亮,以为交待:
乘危历险,到值思义之民,自与之众,承天之心,顺物之性,非余身谋所能劝动。若道穷数尽,将托命于沧海,不复顾荆州矣。?
作为刘备的组织部长,诸葛亮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大才,于是赶紧回书想把刘巴追回来:
"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已可知矣。足下欲何之?"
不料刘巴却回信道:"受命而来,不成当还,此其宜也。足下何言邪!"
刘备得知刘巴远走交州之事后,深为遗憾。但没办法,刘巴对刘表集团成见已深,而刘备等人皆属刘表集团,这矛盾连诸葛亮也一时解决不了。
好在,刘巴与刘备天生有缘,他们日后在成都还有相遇的机会,不过这都是后话了,现在,对于刘备和诸葛亮来说,最重要的是,人口,重要的话再说三遍,人口,人口,人口!
大争之世什么最贵,人口啊!由于史料匮乏,三国时期户口数量模糊不清,几乎成了中国古代人口史上的一个盲点。所以我们也无从知道赤壁战后也就是公元三世纪初的荆州南四郡的人口数字。但这并不等于它就完全无从考证,按王勇《湖南人口变迁史》据《续汉书》统计,赤壁之战前七十年也就是公元140年的南四郡人口数字,如下表:
我们看到,东汉盛时南四郡的人口还是很多的,就算去掉黄盖占据的武陵郡,其他三郡也有近260万人口。然而,到了孙权晚年,也就是赤壁之战过后近三十年的赤乌五年(242),孙权?亦取中州嘉号封建诸王。其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四十万。?(注2)整个江东加上荆州、交州也才240万人口,那么南四郡的人口就算打个三分之一也最多只有八十万。
另外,《湖南人口变迁史》还根据《晋书 地理志》统计了吴国降晋时(公元280年)湖南各郡的人口数字。表中南平郡乃南郡的江南部分,所以划掉不算南四郡的人口,而天门郡乃从武陵郡中分出,衡阳郡、湘东郡乃从长沙郡中分出,邵陵郡乃从零陵郡中分出,所以也应算作南四郡的人口。这样算的话,孙权晚期再过四十年后南四郡的人口也就八十多万,与我预估的数字的吻合。
那么问题来了,从东汉的140年,到三国的240年,一百年间南四郡的人口竟然减少了近两百万,这些人口到底跑哪儿去了?
要知道南四郡僻处江南,远离黄巾起义与中原诸侯混战,就算后来关羽与吕蒙争荆州时损失了一些兵力,但也不至于有这么大的人口骤减吧!
答案关键就在两个字:在籍
中国史书上统计的所有人口数字,都是在籍人口。那些没有或没办法被政府统计在籍的人户,是不算在内的。所以,若没有大战乱却人口爆减的话,只有一个可能?有大量人口脱籍了。
据路遇、滕泽之《中国分省区历史人口考》考证,东汉140年南四郡之人口,乃当时中国在籍人口增长最迅速的地区之一,如下表:
另有学者发现,?从公元2年到公元140年,荆、扬两州新增人口,竟然有88%来自零陵、桂阳、长沙、豫章四郡?(注3)。?所以路遇、滕泽之认为,南四郡在当时作为蛮荒之地,却能有如此迅猛的在籍人口增长,其最大原因便是东汉王朝对此控制力加强(如马援平武陵蛮等行动),导致少数民族人口大量入籍,其人数推算应在百万以上。
而到了东汉末年,由于董卓之乱,王纲解纽,政府控制力减弱,南方出现了严重的封建割据现象,据《三国志 刘表传》注引司马彪《战略》记载:?刘表之初为荆州也,江南宗贼盛,各阻兵作乱。?所谓宗贼,就是结聚宗族反抗政府的豪强,他们修建邬堡,收容了大量当地贫民与从北方逃来的流民,租田给他们耕作,抗拒赋税与劳役,与政府争夺人口。除此之外,那些山民与少数民族自然更是脱离了政府的控制,逃匿深山,自给自足,自成一国,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发生在南四郡中的武陵郡,这虽然是文学作品,但也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相信南四郡还有更多的桃花源。总之,由于百姓依附豪强大族,少民部族又逃居深山,导致南四郡在籍人口稀少,兵力薄弱,无足大局,所以荆州牧刘表才能在对抗北方曹操与东方孙策的同时,还能轻松平定长沙太守张羡率领的南四郡割据力量。
所以,当刘备在轻松占领长沙、零陵、桂阳后,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如前所述,这三郡虽然面积广大、人口众多,但三分之二的人口都不在籍,豪强与部族们占山自保、不服管束、平常不给政府添乱就不错了,还想征发他们为自己的霸业效力,兴复汉室?难!
有难题,找诸葛。
在此之前,诸葛亮已在樊城招纳游户,展现了非常出色的治民与后勤才华;后来又力促孙刘联盟,展现了极其强大的协调与外交才华。
总之,出山仅一年时间,诸葛亮成长迅速,已颇具宰辅之能,所以刘备决定让诸葛亮担当大任,为此还特意给他开设了一个新官职?军师中郎将?,具体职责就是坐镇在长沙郡与零陵郡交界的临烝(今湖南衡阳市区),以?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注4)要知道诸葛亮那可是法家与轻重家的忠实拥趸,《商君书》《管子》几本书背得滚瓜烂熟,对于如何增加南四郡的人口与赋税,相信没有人能比他更加胜任。
而为了更好的帮助诸葛亮开展工作,刘备还给他配了三个强大的助手,以?楚之良才?(注5)武陵名士廖立为长沙太守,南阳名士郝普为零陵太守,文武双全的赵云为桂阳太守。有了这个全明星阵容,诸葛亮做起事来那叫一个轻松愉快,不能说让所有豪强佃客与蛮夷部族全都入籍吧,但至少和他们搞好了关系(比如后来在夷陵之战帮助刘备的蛮王沙摩柯),一些零陵豪强还率领宗族归附了刘备,如蒋琬、刘邕、刘敏等人,后来都携其宗族人口随刘备入蜀。另外,当孙权从关羽手中夺取荆州后,竟能将南四郡中的长沙郡,分为长沙、衡阳、湘东、巴陵、岳阳五郡!亦可见其人口增长迅速,孔明对南四郡的开发之功,只可惜刘备关羽太自大,白白为孙权做了嫁衣。
总之,正因为有诸葛亮这个军师中郎将治理南四郡,足兵足食,这才让刘备的腰杆子硬了起来。这也让本来看不上南四郡的周瑜大跌眼镜,不得不正视刘备的实力。而孙权也不由对刘备刮目相看,刘备这才有了娶孙权妹子借孙权荆州的本钱。
注1:见《三国志黄盖传》?时郡兵才五百人?
注2:据《晋书 地理志》
注3:见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注4:见《三国志 诸葛亮传》及《零陵先贤传》
注5:见《三国志 廖立传》诸葛亮语?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好了,今天关于“孙权晚年阵容配置搭配”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孙权晚年阵容配置搭配”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