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仲达阵容搭配图的问题。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同时分享一些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希望这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编者按:近一段时间,冷兵器研究所已经通过《五部飞军,所当无前!这支吓破魏军胆的蜀汉精锐究竟来自何方?》、《他们才是长坂坡的真正主角:三国最强甲骑具装为何神秘消失?》《白马义从,这支汉末幽州的胡骑克星,为何在大戟士面前一败涂地?》《仅700人就让曹操畏之如虎!骑将吕布麾下为何以重步兵陷阵营为精锐?》和《张艺谋**《影》的死士原型,孙权的解烦军听说过吗?》五篇文章,介绍了三国时代的五支精锐部队——无当飞军、虎豹骑、白马义从、陷阵营和解烦军。之后又开始介绍三国时代的特殊兵种,比如《董卓凭其祸乱天下,曹操差点被其阵斩,汉末三国的西凉铁骑有多强?》一文。至于本篇则要介绍三国另一支特殊兵种——蜀汉的虎步军。
在魏蜀吴三国当中,蜀汉政权的步卒单兵战力无疑是首屈一指的。其以一州之力对抗九州之魏,诸葛亮北伐还能以步兵打得骑兵坚壁不出,使得曹魏为之疲敝。①蜀汉政权的精锐步兵当中,来自南中群蛮的无当军步兵虽然骁勇,但属于辅助型步兵,正面对抗能力略显不足。季汉真正用来看家的骨干步兵,是诸葛亮一手创建的虎步军。
虎步军分左、中、右三军。《三国志·姜维传》提到姜维投效诸葛亮之后,次年就被委任率领中虎步军五六千人。②则虎步军的总数量大约在两万人左右,是季汉王朝的主力王牌部队。担任虎步监的将领还有孟获的同族,朱提郡人孟琰。③由此看来,虎步军中当颇有南中和凉州的兵源,但由于人数多达两万,应当还是以蜀地汉人为主。而以姜维、孟琰来统领虎步军,也显出诸葛亮为了拉拢南中和凉州人士的殚精竭虑。
▲虎步监、辅汉将军孟琰
诸葛亮练兵之术,天下闻名,八阵图自不必说。就连司马昭都认为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强于自己的父亲司马懿。司马昭灭蜀之后,令陈勰用“诸葛亮围阵用兵倚伏之法, 甲乙校标帜之制”训练司马氏掌控的中军。到晋武帝司马炎时,身边禁军就"陈列齐肃"。④
虎步军由诸葛亮亲手操练而出,是诸葛亮练兵之术的极致体现。装备上,虎步军当为擅长正面对抗的重装步兵。蜀军中有相当数量的远程火力,其中的精锐配备能够连发十箭,杀伤力惊人的诸葛元戎弩。⑤虎步军当中不可能没有远程部队,只是未知比例如何。
▲现代人习惯认为的诸葛弩,但其和诸葛元戎弩应该不是一种武器。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先令孟琰率虎步军在武功水以东扎营,司马懿派出骑兵万人进攻,不能克。诸葛亮又造竹桥在水面上延伸,令强弩兵上桥射击司马懿军,司马懿军骑兵被迫撤退。此战中虎步军显示出强大的防御力,能够抵御骑兵的冲击,只是未知在竹桥上射击魏军的强弩兵是否属于虎步军编制。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司马懿率军来战,姜维命令虎步军列阵迎战,结果司马懿见蜀军阵容整齐,毫无惧色,认为诸葛尚在,急忙引军撤退。⑥此战体现出姜维受到诸葛亮的看重重用和出色军事才能,也显出季汉虎步军已经将司马懿打得丧胆。无疑,在第四次北伐中诸葛亮大破司马懿,取得“甲首三千”战果的卤城之战,虎步军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卤城之战双方进军示意图
姜维既曾担任虎步军指挥官,又是诸葛亮的继业者。诸葛亮去世后,姜维主持北伐,虎步军追随老长官作战,自然是竭尽忠悃,在姜维的指挥下如臂使指。姜维九伐中原,先后破郭淮于陇右,擒郭循于西平,斩徐质于襄武,屡获胜捷。在延熙十八年(255年)夏,更是取得了季汉数十年北伐中的最大胜利,在洮西之战中大破魏将王经,击杀数万人,魏国的陇西兵团几乎全军覆没。⑦
▲发生洮西之战的洮河河畔,可以看到河岸非常陡峭
此战中,姜维以坚实的步兵方阵向前逼压,把背水列阵的王经部推挤入河中,完成了一场完美的歼灭战。考虑到蜀军骑兵少于魏军,难以像汉尼拔的坎尼之战一样实施骑兵两翼包夹。可以猜测,姜维采用了类似后世维京盾墙一般的战术,令骁勇的虎步军战士为主的大军以水泼不进的盾阵且守且攻,同步推进,令敌人攻不得破,逃不得路,最后全军被挤入河流当中。
▲蜀国步兵能够凭借坚固的盾阵以守为攻
装备方面,虎步军的武器应当以枪矛为主,但也必然有一定数量适合短兵格斗的刀兵和斧兵(三国时代剑一般是军官所用,剑兵数量极少),以便于在短兵接战时格斗,以及在复杂地形交战。在剑阁之战中,姜维率领着坚不可摧的虎步军勇士们在内的蜀军,凭借诸葛亮留下的八阵等步兵阵法,以四万兵力力抗钟会十五万大军,令钟会进退无门。⑧
▲姜维曾率虎步军与钟会激战于剑阁
虽然随着邓艾偷渡阴平,虎步军的惊天战力亦不能挽救蜀汉的灭亡。但司马昭对蜀军的战力非常重视,以诸葛亮留下的练兵之法训练中军。后来西晋中军在灭吴之战中表现出众,击溃了吴国丹阳兵的陷阵攻击,更是在马隆、孟观两位指挥官的率领下以寡击众,横扫异族,平定了秃发树机能和齐万年的叛乱。
哪怕到了东晋时代,战力为江东诸朝之冠,令五胡胆寒心惊的东晋军身上,仍然带着季汉虎步军的影子。无论是祖逖长驱中原的流民军,桓温威震秦燕的北伐军,还是气吞万里如虎的北府军,其训练无不得到了诸葛练兵之术和虎步军的遗泽。诸葛亮和姜维若有知,也当含笑九泉之下了吧。
①《三国志·杨阜传》:十万之军,东西奔赴,边境无一日之娱;农夫废业,民有饥色
②《三国志·姜维传》: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③《读史方舆纪要》:武侯《表》云:臣遣虎步监孟琰据武功水东。司马懿因水涨,攻琰营。臣作竹桥越水射之。桥成,驰去,是也。
④《晋书·职官志》:帝为晋王,委任使典兵事。及蜀破后,令勰受诸葛亮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标帜之制,勰悉暗练之,遂以勰为殿中典兵中郎将,迁将军"。
⑤《魏氏春秋》: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⑥《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於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⑦《三国志·姜维传》: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
⑧《三国志·姜维传》:维不答书,列营守险。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
孔明跟仲达两个人如果打``谁赢
先来讲一讲诸葛亮。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不高,这是显而易见的,这里必须说明一下,火烧博望坡是刘备干的,白河用水估计是老罗根据韩信与田广、龙且之战改编的,赤壁一战中诸葛亮倒还起了点作用,不过诸葛亮只是将孙权激得心动而已,真正使孙权下定决心的还是周瑜和鲁肃。当然,这都不过是准备阶段而已,实际主持这场战局的是周瑜和程普,诸葛亮没有派上半分用场,诸葛亮和周瑜在这场战役中的作用就好比周瑜是一个大厨,作好了一道美味佳肴,而诸葛亮则是一个跑腿的,给大厨买来了原料,为大厨做菜作了准备工作——由此大家也应该知道谁的贡献最大吧!至于取西蜀嘛,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没出什么力,我也不用多说了。好了,言归正传,下面来谈一谈诸葛亮的几次北伐。
公元228年,诸葛亮“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由于“时魏人知蜀之有备,而不知亮也。”(由此也可知诸葛亮在当时多么无名)因而导致“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总的来说,由于诸葛亮在这次北伐前作了比较周密的准备,而魏国在刘备死后,便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没有作好备战准备,处于不利地位,所以”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派出了以曹真为统帅,张邰为先锋的阵容,(而这时的司马懿,尚在宛城做荆洲刺使,无缘与诸葛亮交战,当然更不可能中什么离间计,)应该说这一次的形势对于诸葛亮是很有利的,尤其天水是凉洲郡治,储藏有大量军用物资,一旦占领,蜀军缺粮的情况可大大缓解,但诸葛亮此时行动缓慢,没能及时进驻三郡,导致其不得不与魏军在街亭决战,在选取作战大将方面,“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而这个马谡,正是刘备在死前曾对诸葛亮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诸葛亮虽号称信任刘备,但这次在紧要关头却把刘备的话抛在脑后。不幸的是,这次行动,“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与此同时,赵云、邓芝也在箕谷为曹真所破,只有王平不损一兵一卒,安然归来。在听到诸葛亮战败后,“司马宣王治水军于荆州,欲顺沔入江伐吴,诏郃督关中诸军往受节度。至荆州,会冬水浅,大船不得行,乃还屯方城。” 司马懿就这样因为枯水而失去了一次立功的机会。
这一次北伐,诸葛亮以多打少(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破贼,乃为贼所破。”)以有备攻无备,却被打得大败,闹了个灰头土脸,不得不“上疏请自贬三等”,看似受到责罚,但实际上却是“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仍然是军政大权一把抓。而曹魏方面,张邰力战有功,加封千户。
第一次北伐后,曹魏惊奇地发现原来自己的边境上的大患,除了东面的吴国外,还有西面的蜀国,于是对曹真委以重任,令其防备西方。曹真“以诸葛亮惩于祁山,后必出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等守陈仓,治其城。”提前九个月便预测到了诸葛亮的进攻方向,并作好了准备。228年冬,魏国东方的大将曹休接到吴将周鲂的降书,“休闻之,率步骑十万向皖以应鲂;帝又使司马懿向江陵,贾逵向东关,三道俱进。”不料周鲂乃是诈降,曹休被陆逊大破于石亭,司马懿也只得无功而返,诸葛亮得知这一消息后,又开始蠢蠢欲动,“十二月,亮引兵出散关,围陈仓,陈仓已有备,亮不能克。” 诸葛亮在明知陈仓有守军的情况下,仍选择从此出关,可见其军事水平之差。“亮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才千余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乃进兵攻昭,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冲车折。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堑,欲直攀城,昭又于内筑重墙。亮又为地突,欲踊出于城里,昭又于城内穿地横截之。昼夜相攻拒二十余日。” 诸葛亮在自己的的兵力数十倍于敌军的情况下,却攻不下小小一个陈仓。这时“帝召张郃于方城,使击亮。”“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问郃曰 :‘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郃知亮深入无谷,屈指计曰 :‘比臣到,亮已走矣 。’”事实果然不出所料,张郃还没赶到,诸葛亮便已经粮尽退兵了。
随后,在229年春、230年,诸葛亮两次分别派遣陈式、魏延出击,由于没有诸葛亮在前线自作聪明、碍手碍脚,两人均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陈式攻下了阴平、武都二郡,魏延则大破费耀、郭淮。取得了诸葛亮自己所不能取得的战果。
231年2月,“亮帅诸军入寇,围祁山,以木牛运。于时大司马曹真有疾,帝命司马懿西屯长安,督将军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以御之。”本来一直被曹真压制住的司马懿终于有了机会与诸葛亮一决高下。
让我们看看司马懿是怎样行动的吧:“司马懿使费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余众悉出,西救祁山。张郃欲分兵驻雍、郿,懿曰 :‘料前军能独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 。’遂进。”这是司马懿有生以来第一次统帅如此大军作战,(司马懿只是因为替曹丕出过不少主意,才深得其信赖,进而成为顾命大臣,他本身并无多少作战经验)立功之心急切,再加上本身指挥能力就不高,出现冒进之心,结果被魏延、吴班打败,死伤三千人。但他能马上吸取教训——既然自己不能象曹真那样以野战破敌,那便采取步步为营之法,将诸葛亮挡在门外。果然,诸葛亮对此招毫无办法,6月时粮草吃尽,不得不再度败退,这时的司马懿,还远未达到后来的统御水平,一时间得意忘形,命令张郃前去追击,身经百战的张郃劝他说:“兵法有曰,归兵勿追” 司马懿却强迫张郃前往,张郃无奈之下只得奉命追击,不料遭受埋伏,一代名将就这样被乱箭射死。其实,若说诸葛亮的克星,还非张郃莫属,若是曹真尚在,张郃何以会死,魏军又何需靠粮多获胜?只可惜曹真已于3月初病逝于长安。而在领兵能力并不出众的司马懿带领下,魏军的获胜办法日趋消极。
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临,234年2月,诸葛亮调动“大众十万由斜谷入寇,遣使约吴同时大举。”“诸葛亮至郿,军于渭水之南。司马懿引军渡渭,背水为垒拒之”,这时的司马懿已有与诸葛亮对阵的经验,他对手下诸将说:“亮若出武功,依山而东,诚为可忧;若西上五丈原,诸将无事矣 。”而弱于军事的诸葛亮果然进军五丈原,这一次,司马懿不再贸然出击,而是继续监守不动。诸葛亮百般挑战,司马懿毫不理会,诸葛亮想打打不了,想退又不甘心,于是也分兵屯田,企图继续与司马懿对抗,却不幸于8月间逝世,伐魏之举也烟消云散。这一仗中,双方都力图扬长避短:诸葛亮想野战,司马懿想城战,而最终以司马懿顶住压力、坚壁清野而成功取胜。
其实,与曹操、周瑜、陆逊相比,司马懿与诸葛亮都只能在政治上与他们相提并论,在军事上,他们甚至弱于同时代的魏延、张郃、曹真等人,因此,在关注北伐名将时,请不要老在这两人身上做文章,毕竟,与三国前期开疆辟土的英雄相比,他们都不过是没落时期的豪杰罢了。
曹操、曹丕、曹睿都能镇住司马懿,但是司马懿最怕的人是哪一个人?
有很多人看完三国演义后都认为曹魏的几代***中,司马懿最惧怕的是曹睿,我想说这真的是多么的可笑啊,三国演义是一部经过艺术加工后的文学作品,难道大家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或者是跟着文学作品再次延伸出的影视剧学历史的么?
据我对司马懿的研究得出这个问题的结论是:曹操、曹丕、曹睿这三个人,司马懿一个都不怕,如果说曹家真的有让司马懿怕过的人话,我认为非曹真与曹爽莫属,因为这两个人是两个嫩头青,他们两个是真的想要司马懿的命。
而曹操、曹丕、曹睿三人都需要司马懿的辅佐,这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情况,那就是他们都想用司马懿,但是曹操和曹睿又怕司马懿做大了威胁到自己,所以司马懿根本就不怕他们,他们三个对司马懿是既要用又要防着。
司马懿?
司马懿的出身虽然没有像四世三公的袁绍一样显赫,但是他的出身其实是高过曹操的,司马懿的高祖父在汉安帝的时候就是征西将军,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太守,他的父亲司马防官居京兆尹。
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司马懿一出生就拥有着良好的人脉,这是许多人奋斗一生都还达不到的高度,这也是曹操为什么非要征调司马懿到曹操府中任职的原因,因为曹操想得到司马家族的支持,而司马懿不仅是有着强大的家族势力做后盾,他还是一个非常聪明,做事又果断,还能忍的人。
曹操与司马懿?
曹操第一次知道司马懿这个人是在建安六年(201年),司马懿所在的郡推举他为计掾,而此时的曹操官居汉朝的司空,曹司空也是通过郡里面呈上来的举荐信得知在自己的地盘上还有这么一个有才能的人,而曹操又是一个出了名的爱才的人,而且又可以趁机笼络关陇的门阀士族,所以曹操便马上派人去召司马懿到自己的府中任职。
曹操派去的人来到司马懿家中后,司马懿其实不想去曹操手下做事,因为司马懿是一个聪明人,现在天下群雄争霸,鹿死谁手还未可尚知,如果此时司马懿贸然出山的话,将来曹操万一失败了,司马懿和他身后的家族可能都会因此被连累。而此时曹操与袁绍正在进行官渡大战,当时袁绍的势力要比曹操强大许多。
司马懿正式为曹操做事还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已经打败了袁绍,基本上平定了北方,曹操升为丞相后又叫人去请司马懿,司马懿还是不肯前去,曹操就用强制手段将司马懿给抓了去。
司马懿去为曹操做事后,司马懿做事不敢张扬,这也是司马懿厉害的地方,就是善藏,因为在曹操府中做事,经常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久而久之曹操发现司马懿这个人心中藏有大志,还发现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心里非常的忌讳,但是司马懿在曹操手下做事勤勤恳恳,曹操又找不到好的理由除掉他,毕竟司马懿是自己硬拉来的,现在就凭怀疑他有造反的可能就除掉他,那会寒了天下人的心,以后谁还敢为曹操做事?
更重要的是司马懿在忠于汉室与忠于曹操这个问题上,已经向曹操做出了表态,司马懿多次向曹操劝进,这就说明司马懿是支持曹操代汉的,而当时在曹操的势力中,还有很多的官员都是拥护汉室的,所以曹操即忌讳司马懿,但是又需要用司马懿,所以曹操与司马懿的关系是互相之间都有所防备,曹操是即怕司马懿又要用司马懿,司马懿同样的也是害怕曹操加害自己,只得老老实实用力给曹操做事,向曹操表达忠心。
曹丕与司马懿
曹丕与司马懿的关系是亦师、亦友、亦臣,司马懿被曹操征调进府中后,曹操命其多与曹丕来往,曹丕也是在这个时期与司马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曹丕继位魏王后对司马懿非常的信任,当初曹操为难司马懿的时候,曹丕还多次为司马懿在曹操面前说好话,所以此时的司马懿是最舒服的。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曹丕在222年和224年两次伐吴的时候还将自己的大本营许昌交给了司马懿镇守,可见曹丕对司马懿是有多么的信任,而司马懿也不负曹丕的厚望,司马懿留守许昌时将后方治理的非常妥当,还不停的给前线运输军用物资。
只是曹丕只在位六年就驾崩了,曹丕驾崩的时候命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四人为辅政大臣,曹丕死时对即将继承自己皇帝位的曹叡说:“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也就是说曹丕还是非常信任司马懿的,他认为司马懿不会造反,还让曹叡要信任这四个辅政大臣,也就不存在曹丕和司马懿之间互相怕不怕谁。
曹叡与司马懿?
曹叡上位后,一开始虽不说信任司马懿,但是也没有对他有过多的防备,面对东吴和西蜀的进攻,曹叡需要司马懿和曹真抗敌,对内又需要四人的相互制衡,但是后面随着曹休和曹真的相继离世,这种平衡被打破了,曹休和曹真是代表的曹家的宗族势力,司马懿和陈群代表的是门阀士族势力,本来在曹丕时期,曹丕采取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就已经打压了宗族势力,现在四个辅政大臣中,两个代表宗族势力的人都没有了。
而司马懿又在与诸葛亮的对阵中,逐渐掌握了魏国在西北的军政大权,这让曹叡开始对司马懿有所忌惮了,但是曹真离去后,曹叡只能依靠司马懿抗衡诸葛亮,所以曹叡对司马懿是既要用又要防,但好在曹叡还能控制得住司马懿。
只不过这个曹叡跟他爹曹丕一样,也都是英年早逝,曹叡死后还只有8岁的曹芳继承了皇位,因为皇帝年龄小,而曹爽既不是司马懿的对手,曹爽又对司马懿步步紧逼,最后致使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三族,夺取了曹魏的大权。
三十六计各个巧妙,有哪些是诸葛亮用过的?
1、欲擒故纵
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
225年3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军平定南中叛乱。参军马谡为诸葛亮送行时候提出平定叛乱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
诸葛亮亦接纳此建议,遂分兵三路,他率主力大军,作为西路,从成都由水路出发,进军越巂郡(今四川西昌),讨伐高定;
东路又派马忠由僰道(今四川宜宾)出发,进攻牂柯郡(今贵州福泉),攻击朱褒;中路由李恢从平夷(今贵州毕节),攻向建宁(今云南曲靖)。
李恢军深入昆明,用计大破益州郡叛军。而马忠军则顺利在且兰打败朱褒,与李恢军会合。另一方面,诸葛亮大军到达南中后数战皆胜,先斩杀高定,然后与其他两路大军汇合。三路大军声势相连,准备迎战孟获。
诸葛亮听到孟获为当地人所信服,便想通过生擒迫使他归顺,从而达到收服南中民心的目的。五月,大军渡过泸水,与孟获军战,成功俘虏孟获,诸葛亮带他到营阵观赏,问他觉得蜀军如何,孟获回答他:
“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祇如此,即定易胜耳。(我之前不知你军虚实,所以才战败。现今蒙赐观看营阵,原来只是如此,必定可以胜利了。)”
诸葛亮的心意在北方,又知道南人叛乱问题严重,便用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要孟获心服口服。因此便笑着将他放走再战。
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后,仍要继续放他走。孟获及其他土著首领终于对诸葛亮彻底信服了,不肯离去,孟获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您代表着天上的神威,南中人不会再反叛了。)”
于是带领蜀汉大军到滇池,与诸葛亮盟誓,蜀军成功平定南中。
孟获后来迁为御史中丞。蜀军归还后,因诸葛亮一反两汉以来委官统治、遣兵屯守的惯例,采取“不留兵,不运粮”,重用地方势力,保障他们的利益的政策。
任用马忠、吕凯等人采取怀柔政策治理南方,大量起用当地少数族的上层分子,此后南中再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叛乱。
2、借刀杀人
当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就准备再次兴兵进犯江东。但是,他又担心西凉州的镇东将军马腾,会乘机袭取空虚的许都。
为此,曹操特派使者西去凉州,以朝廷的名义给马腾加以征南将军的头衔,命令他随军讨伐孙权。于是,马腾带领次子马休、马铁及5000西凉兵卒应召来到许昌城下。
不久,西凉兵被曹操消灭,马腾父子三人也惨遭杀害。此后,曹操自认为解除了后顾之忧,即时起兵30万,直扑江东。江东闻报之后,立即让鲁肃派使者西上荆州,向刘备求援。
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胸有成竹地对刘备说:“既不用动江南之兵,也不用动荆州之兵,我自有妙计使曹操不敢进兵东南。”
他让使者带回江东的信中说:“如果曹军南犯,刘皇叔自有退兵之策。”
诸葛亮告诉刘备说:“曹操平生最担心的就是西凉之兵。现在曹操杀了马腾,马腾长子马超仍然统领着西凉之众,曹操的杀父之仇定使马超刻骨切齿。主公只要修书一封,派人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入关。这样一来,曹操岂能兵犯江东?”
刘备闻言大喜,立即修书,派使者投送西凉的马超。
马超听说父亲和两个弟弟遇害的消息后,放声大哭,悲伦倒地。他咬牙切齿,痛骂曹贼。正在此时,刘备的使者持书赶到。
马超拆书一看:刘备在信中除了大骂曹操之外,还回忆了昔日与马腾同受汉帝密诏、誓诛曹贼的往事和旧情。指出,曹之,他统荆、襄之众以遏曹之前。
认为此举不但曹操可擒、奸党可灭、大仇可报,而且汉室可以复兴。马超看罢,立即挥泪复信,打发使者先回,随后便点起西凉兵马。正准备进发时,西凉太守韩遂使人请马超相见。
原来韩遂与马腾是结义兄弟,韩遂与马超以叔侄相称。韩遂告诉马超:曹操派人送来书信,以封西凉侯为诱饵,让韩遂擒拿马超。韩遂还向马超表示:既为叔侄,不忍加害,愿意与马超一起联军进击曹操,以报仇雪恨。
韩遂杀掉曹操的使者,又征调手下8部兵马,合自己与马超共计10部,2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长安。
曹操得到关中警报以后,遂放弃南下攻击孙权的计划,专力对付关中的马超、韩遂之军。诸葛亮一封书信就轻而易举地制止了曹军的南下,救了孙权的大驾。
诸葛亮借马超西凉兵马(借刀杀人),来阻止曹操南下(围魏救赵),两计。
3、浑水摸鱼
赤壁大战,曹操大败。为了防止孙权北进,曹操派大将曹仁驻守南郡(今湖北公安县)。这时,孙权、刘备都在打南郡的主意。周瑜因赤壁大战,气势如虹,下令进兵,攻取南郡。
刘备也把部队调到油江口驻扎,眼睛死死地盯住南郡。周瑜说:“为了攻打南郡,我东吴花多大的代价,南郡垂手可得。刘备休想做夺取南郡的美梦!”
刘备为了稳住周瑜,首先派人到周瑜营中祝贺。周瑜心想,我一定要见见刘备,看他有何打算。
第二天,周瑜亲自到刘备营中回谢,在酒席之中,周瑜单刀直入问刘备驻扎油江口,是不是要取南郡?刘备说:听说都督要攻打南郡,特来相助。如果都督不取,那我就去占领。
周瑜大笑,说南郡指日可下,如何不取?刘备说:都督不可轻敌,曹仁勇不可挡,能不能攻下南郡,话还不敢说。
周瑜一贯骄傲自负,听刘备这么一说,很不高兴,他脱口而出:“我若攻不下南郡,就听任豫州(即刘备)去取。”
刘备盼的就是这句话,马上说:“都督说得好,子敬(即鲁肃)、孔明都在场作证。我先让你去取南郡,如果取不下,我就去取。你可千万不能反悔啊。”周瑜一笑,哪里会把刘备放在心上。
周瑜走后,诸葛亮建议按兵不动,让周瑜先去与曹兵厮杀。 瑜发兵,首先攻下彝陵(今湖北宜昌)。然后乘胜攻打南郡,,却中了曹仁诱敌之计,自己中箭而返。
曹仁见周瑜中了毒箭受伤,非常高兴,每日派人到周瑜营前叫战。周瑜只是坚守营门,不肯出战。一天,曹仁亲自带领大军,前来挑战。周瑜带领数百骑兵冲出营门大战曹军。
开战不多时,忽听周瑜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坠于马下,被众将救回营中,原来这是周瑜定下的欺骗敌人的计谋,一时传出周瑜箭疮大发而死的消息。
周瑜营中奏起哀乐,士兵们都戴了孝,曹仁闻讯,大喜过望,决定趁周瑜刚死,东吴没有准备的时机前去劫营,割下周瑜的首级,到曹操那里去诸赏。
当天晚上,曹仁亲率大军杏劫营,城中只留下陈矫带少数士兵护城。曹仁大军趁着黑夜冲进周瑜大营,只见营中寂静无声,空无一人。曹仁情知中计,急忙退兵,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只听一声炮响,周瑜率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曹仁好不容易从包围中冲出,返南,又遇东吴伏兵阻截,只得往北逃去。 周瑜大胜曹仁,立即率兵直奔南郡。
等周瑜率部赶到南郡,只见南郡城头布满旌旗。原来赵云已奉诸慕亮之命,乘周瑜、曹仁激战正酣之时,轻易地攻取了南郡。
诸葛亮利用搜得的兵符,又连夜派人冒充曹仁救援,轻易地诈取了荆州、襄阳。周瑜这一回自知上了诸葛亮的大当,气得昏了过去。
4、空城计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
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
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
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
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5、声东击西
蜀汉建兴七年,诸葛亮再次北伐,兵至祁山,扎下三个大寨,专候魏军。司马懿(字仲达)得知,率张郃、戴陵并十万军前往祁山迎敌。
司马懿来到,先搞调查研究,问前线部将郭淮与孙礼:“前线情况如何”。郭、孙二人答说:“尚未与蜀军交锋”。司马懿又问其它各路情况。郭淮说只有武都、阴平尚未得到消息。
司马懿经过思考,指示郭淮和孙礼:“明日我亲自领兵与孔明交战,你二人可急从小路前往增援武都和阴平,并从背后偷袭蜀军,我军可胜。”
郭淮于路谓孙礼曰:“仲达比孔明如何?”礼曰:“孔明胜仲达多矣。”淮曰:“孔明虽胜,此一计足显仲达有过人之智。蜀兵如正攻两郡,我等从后抄到,彼岂不自乱乎?”
正言间,忽哨马来报:“阴平已被王平打破了。武都已被姜维打破了。前离蜀兵不远。”礼曰:“蜀兵既已打破了城池,如何陈兵于外?必有诈也。不如速退。”
郭淮从之。——方传令教军退时,忽然一声炮响,山背后闪出一枝军马来,旗上大书:“汉丞相诸葛亮”,中央一辆四轮车,孔明端坐于上;左有关兴,右有张苞。孙、郭二人见之,大惊。
孔明大笑曰:“郭淮、孙礼休走!司马懿之计,安能瞒得过吾?他每日令人在前交战,却教汝等袭吾军后。武都、阴平吾已取了。汝二人不早来降,欲驱兵与吾决战耶?”
郭淮、孙礼听毕,大慌。忽然背后喊杀连天,王平、姜维引兵从后杀来。兴、苞二将又引军从前面杀来。两下夹攻,魏兵大败。郭、孙二人弃马爬山而走。蜀军大胜。
司马懿本想给诸葛亮来个声东击西,打乱蜀军的大营,不料此计被孔明识破,反给司马懿来个声东击西。
百度百科——欲擒故纵
百度百科——借刀杀人
百度百科——浑水摸鱼
百度百科——空城计
百度百科——声东击西
cf手游m4a1仲达多少钱
在1500钻石到2000钻石之间。
战场模式以双方玩家率先摧毁敌方指挥中心为游戏胜利目标,整个地图分为左中右三路,每方阵营有6座普通防御塔和2座高级防御塔,玩家只有在摧毁了指挥中心防御塔之后,才能攻击指挥中心。
全能枪王模式是一个全新的公平竞技模式。在这里,你需要精通各类枪械,所有玩家的武器列表都是一样的。武器有AK47、M4A1、巴雷特、贝雷塔,甚至是手雷、匕首等,你需要用所有这些武器完成击杀才能成为真正的全能枪王。
谍模式开局后,在双方的阵容中各自有一位来自敌方阵营的间谍混在队伍中,玩家昵称通通用“潜伏者01”这样的字眼代替,并且外表上我们不能看出哪一个才是来自敌方的间谍。
在游戏开始的前20秒,间谍是不能进行攻击,并且枪的弹夹中没有子弹,在20秒过后间谍就可以捡起牺牲战士的枪肆意攻击敌人。
这时候间谍也就暴露了自己的身份,此时间谍也会失去身上的伪装,变回自己本来阵营的服装。当一方阵营只剩下担任间谍的玩家时,间谍的身份也会暴露。
司马懿阵容搭配
司马懿阵容搭配具体如下:
1、曹操、司马懿、张春华。
2、司马懿、曹操、郝昭。
3、司马懿、张飞、蔡文姬。
4、司马懿、曹操、邓艾。
5、司马懿(179—251)三国魏河内温人,字仲达。出身士族。东汉末曹操为丞相,辟为文学掾,迁黄门侍郎,转主簿。从讨张鲁、孙权。每与大谋,辄有奇策。曹丕为太子时,任太子中庶子,得信重。曹丕即帝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魏明帝即位,改封舞阳侯,任大将军,镇宛,平孟达之叛,三次率军与蜀诸葛亮对抗。
好了,关于“仲达阵容搭配图”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仲达阵容搭配图”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