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关羽岳飞搭配阵容推荐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武圣人原来一直是岳飞,清朝以前岳王庙遍布全国,备受人民的尊崇和爱戴的。但是他抗击的是女真人的侵略,而女真人又是满族人的祖先.因此,在清朝建立以后,有关岳飞的《说岳全传》等小说被全面禁毁,满清统治者开始全力拔高关羽形象,以取代岳飞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以消除人民的反清意识。至于为什么是关羽,而不是白起、孙武等比他优秀得多的武将,这和满清统治者的个人爱好有关,因为满清建国者奴尔哈赤爱读《三国演义》,其起家的过程中不乏运用这部小说中的计谋,以后历代满清统治者都把《三国演义》做为必读书,相传皇太级杀死明朝毛文龙和袁崇焕两大名将,用的就是三国中的计谋。甚至可以说,没有《三国演义》这本汉人写的小说的教导,满清根本得不了天下。正因为满清统治者对《三国演义》怀有特殊的感情,所以顺治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追封关羽的曾祖为光昭公,祖裕昌公、考诚忠公,造神碑供奉后殿,并定每年春二仲月上戊日致祭,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不断地神化关羽。清皇室统治者为了消除民间反清意识,强化满族贵族统治阶级的统治,在不断地造出一些神化关羽的故事,为巩固其统治地位服务。因此,他们不厌其烦地频频给关羽脸上贴金,连续为关羽封功晋爵,屡加封号,以使关羽更加神化。嘉庆发出敕谕,即在关羽的封号上又加封了“仁勇”二字,又为滑县重修的关帝庙御书“佑民助顺”匾额。宣宗皇帝时又加封“威显”二字。咸丰二年、三年(公元1852、1853年),文宗皇帝又两次加封“护国”“保民”四字。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再加封“精诚”二字,七年(1857年)加封“绥靖”二字。在供奉或祭祀时,通常称“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关圣大帝”。这样的封号连祖孙三代都得到封赠的,真是亘古一人。因此,清代全国上下普遍建有关帝庙,仅新宾境内1910年统计,即有关帝庙35处268间殿宇,而关羽也在满族传统宗教中变成关玛法,成为和如来并列的最高神之一。所以,准确的说,中国的武圣人是民族英雄岳飞,而关羽则是满清统治者篡改和强加的一个“武圣人”。
关羽是如何取代岳飞成为武圣的?
我们对于“武圣”一词的理解,就是这个人武功高强并且品德高尚,也就是所谓的“德艺双馨”。“武功高强”的意思,不仅仅是指个人打起来很厉害,而且其指挥作战的能力也很厉害。作为一个将领,指挥作战的能力,还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
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岳飞和关羽,显然岳飞更适合当武圣。为什么说岳飞更适合当武圣呢?岳飞自身武艺高强,这点毋庸置疑。毕竟岳飞是从底层一步步冲上去,成为军队统帅的。要是武功不高,可能早就被杀死了,也不会受到重用。在指挥作战方面,岳飞的能力也是很强的。当时金国号称无人能敌,而岳飞在和金国的几次大战中,打得都很漂亮。
岳飞能打胜仗,是因为他有一种独特的“野战”思想。这种思想曾经被宗泽批评过。宗泽作为岳飞的老领导,曾对岳飞敦敦教导说,你不能打“野战”,而是要学习按阵图打仗,只有这样,你才能指挥千军万马打胜仗啊。但恰恰是岳飞能打“野战”,运用这种灵活机动的战术,所以他最终才能打败金国。由此可见,岳飞还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关羽的武功也是不错的。
《三国志》里称关羽是“万人敌”,个人打起来自然不错。不过,关羽指挥作战能力就有限了。他虽然能够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但是,他战场应变能力不强,以至于败走麦城。而且关羽作为一个大将,有个很大的毛病,就是瞧不起人。如果大将严格管理部下,这没有问题。但如果大将不能容人,那就是大问题。而最终也是因为这样,糜芳、傅士仁才脱离关羽投奔了东吴。
而关羽败走麦城这件事,也直接导致了刘备的夷陵之败,以及蜀国从此再无力统一天下。如果岳飞不是被宋高宗和秦桧杀掉,他肯定能打更多的胜仗。而关羽却打了大败仗,把自己搞死了,也把国家搞死了。最终关羽是武圣,岳飞不是。这难道还不是一件搞笑的事情吗?再说“品德”方面。岳飞保家卫国,抵御外敌,最后竟然被昏君奸臣给杀掉。
这在我们看来,其品德自然是非常高尚的。而关羽的作为,只是体现在打内战上抢夺地盘。给老百姓带来的不是和平安宁,而是伤害。这样的关羽,并不能说他的品德有多高尚,根本就配不上“德艺双馨”这样的称号。那么,为什么最终却是关羽成了武圣,而岳飞却没能成武圣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究竟是谁把关羽搞成了“武圣”?
关羽成为“武圣”,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那是一场国家层面强力的推波助澜。最早给关羽封爵的,是宋徽宗。宋徽宗把他封为忠惠公。把关羽从“侯”变成了“公”。同时宋徽宗一生对关羽进行过四次封赏,最后把关羽封为义勇武安王。
从“公”到了“王”。然后是宋高宗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王,再然后是宋孝宗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虽然都还是“王”,但是这增加的字数,就显示了对关羽的肯定和重视。古代对于去世的人的谥号,往往以字数作为奖赏程度的评判。给的字数越多,也就是奖赏越多。
然后元朝的元泰定帝和元顺帝都对关羽进行了封赏。尤其是元顺帝,他把关羽从“王”变成了“真君”,也就是变成神仙了。明朝明神宗把关羽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关羽已经变成“圣”和“帝”。接着崇祯皇帝又一次封赏。到了清朝,顺治、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都有封赏。光绪的封赏是“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字数不但最多,爵位也成了天帝。也就是说,不仅是神仙,而且是神仙中的最高级别的领导层。正是由于从宋朝皇帝开始,为数不少的皇帝推波助澜,关羽才成为了“武圣”。古代的皇帝,除了宋孝宗追封过岳飞,民间不断地修建祭祀岳飞以外,皇帝层面对岳飞进行封赏的非常少。只有明朝景泰帝在岳飞的庙上题写过“精忠之庙”几个字。到了雍正的时候,还下令把岳飞移出武庙。
那么,统治者为什么会不断分封关羽,而对岳飞却那么冷淡而且粗暴呢?其实原因很简单,这是对岳飞和关羽所谓“武德”的不同理解。在统治者看来,岳飞“一心北伐,迎还二圣”的做法,尽管是维护国家稳定,但是却并不是真正地“忠于”当下的君王。
他背上刺的“尽忠报国”四个字,所忠于的也不是君王。这样的人,怎么能宣传呢?而关羽一生始终投奔刘备,不管刘备是否落魄都生死相随的方式,才是值得肯定的,才是皇帝们喜欢看到的忠臣的样子。所以,他们便刻意地强化关羽,否定岳飞。(
参考资料:
《宋史》《三国志》等)
关羽和岳飞到底谁更厉害
第四项:治军大比拼:岳飞更有领导才能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的战斗力是没得说的,女真骑兵排山倒海,也难动摇岳家军的阵容。岳飞还擅长做思想工作,司令员、政委一肩挑,经常在上阵前对将士们发表重要讲话,主要意思是:上阵之后,手里的枪能拿稳、嘴里还有唾沫咽,那就算是勇敢的了。精辟! 第五项:北伐大比拼:岳飞打得漂亮但关羽威慑力更大 关羽和岳飞的北伐都未能成功,难说哪个更厉害。关羽带兵打过的胜仗,史书上有根据的寥寥可数,岳飞就多了,当然其中有年代远近和资料多少的因素。光就北伐而论,关羽就打了个襄阳,还没打下来;岳飞的北伐成绩单漂亮多了,不仅收复了襄阳附近的六州,还在绍兴六年一度收复了洛阳附近,绍兴十年更直逼开封。但从敌人的反应看,关羽北伐的影响力,更大一些。 关羽包围襄阳,并大败于禁的援军,曹操吓得要迁都,幸亏被司马懿和蒋济劝住了,《三国志》的评价为“威震华夏”。 岳飞在收复颖昌(河南许昌)后,给朝廷发了封奏札,其中说女真屡败,金兀术让老小都先过河了,这是不是岳飞单方面军队力量造成的呢? 可类比的是,几乎和岳家军北伐的同时,南宋另一名将刘锜在顺昌(安徽阜阳)大败金兀术。女真将领认为这是与宋朝开战十五年来最大的失败。 当时被扣押在燕京的南宋使臣洪皓(《容斋随笔》作者洪迈的父亲)给南宋写密信说:女真人被顺昌的失败吓得魂飞魄散,把燕京的珍宝都送回东北去了,准备放弃燕京以南的地区。由此可见,对金兵的威慑力是众多南宋名将一起形成的。 关羽在襄阳困住了多少曹军,没有具体数字,但以襄阳这样的重镇,再加上于禁带来的“七军”(应该是七支数量不详的部队),人数不会少,否则,曹操也不会吓得要迁都。 岳飞在绍兴十年的北伐中,最激烈的战斗是在颖昌城下,王贵、董先、岳云等率三万人守城,打了大半天,杀死敌兵五百余人,这是王贵在捷报中自己说的。而此前杨再兴率一个三百人的巡逻队,和金兵打了场遭遇战,杀死敌兵两千人。数字的可信度有问题,但比起金兵动辄“三万”、“十二万”的兵力来,似乎不算很大。关羽北伐的威慑力更大,当然与敌人的地理位置有关。曹操给汉献帝选的都城,就在许昌,离襄阳不远;而金国的首都在黄龙府,岳飞就算打到河北,都不会迁都。 第六项:轶事大比拼:关绯闻难证实岳不养妾 据《蜀记》说:关羽在曹操、刘备合围吕布时,看上了吕布使者秦宜禄的老婆,就先和曹操打了个招呼。眼看着城要破了,关羽又和曹操说了好几次。曹操觉得奇怪了,心想那女人有那么漂亮吗?接过来先看了看,果然不错,就自己留下了,让关羽很郁闷。这段轶闻到底靠不靠谱,陈寿的《三国志》没有收入,难说。**《关云长》居然放着现成的不用,新编了个“叔嫂恋”,实在是既无聊又恶毒,太侮辱关公了——英雄不怕好色,但圣人岂能**? 岳飞家里不养小妾。四川的吴玠送过他一个,岳飞隔着屏风对那女的说:家里粗茶淡饭,你要愿意,就留下吧。对方没说话,只吃吃地笑,估计是嘲笑岳飞——这么大的官,过的啥日子。岳飞一看,不对路,连面也不见,把她打发回去了。 岳飞不风流,岳家军纪律严明,将士们估计也不敢。 不过,岳家军将领的眷属倒挺风流的。有一次出兵回来,一个姓贺的部将举报妻子与一个和尚通奸,这样的事,居然还是岳飞亲自查办,一查不得了,据当事人招供,和尚所在的庙里,几乎人人都有相好的,相好的都是岳飞部将的家属。
英雄无间道阵容推荐是怎样的?
英雄无间道阵容推荐:
群攻为主:吕布周瑜岳飞。
横排为主:关羽程咬金张飞。
单体:项羽虞姬赵云。
三杀:蚩尤后羿薛仁贵岳飞。
混搭流:后羿加项羽;李元霸加秦琼;关羽加李元霸。
因为游戏机制问题3个同阵容有属性加成,前期就无所谓了,(武将上阵后就不能下,有打算想玩上阵3武将的切记)?后期能越战的阵容大致为2肉盾+2护盾+2输出,目前版本奶比较弱可以放弃,前期13资质肉盾建议只用到4,或者5星,就需要换成15资质肉盾了,平民可以直接不用13资质肉盾直接为15资质做打算,很简单的道理因为你用不用都打不过比你高的大佬,后期你可以直接剩下一大资源。
回怒流阵容:秦琼+姜子牙+苏妲己+成吉思汗+孔子或者武松,这阵容最适合拥有万圣套装的主角可以用孔子,没有可以用玄武的话选武松,秦琼可以用关羽代替无敌回怒流!极限流的,前中期可以只上阵3只,后期4只足以!
利用5人的资源强化3人,这道理足以说明3人流是可行的.前期阵容如上,后期可以选用二红替代他们。
岳飞文天祥是怎样被炒作成民族英雄的
岳飞的品格我是很钦佩的,他也确实算得上是位英雄,但是要把他拔高到民族英雄的地位,我认为是不符合历史真相的,这很大程度上是历朝历代出于政治需要炒作的结果。岳飞的这种情况,跟历史上的另外一个著名将领很相似,那就是关羽,当然关羽并不是被定位为民族英雄来炒作的,而是定位为忠义的化身来炒作的,下面我们就来对照着看一下。首先,岳飞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对他的评价并不高,《宋史》上虽然对他颇多美化的地方,但是我们仍然看得出来,岳飞在当时的地位也不过就是所谓“四大将”中的之一,其他韩世忠,张俊,刘琦,抗金功绩都不输于他,更不说前还有宗泽(金人称之为宗爷爷的),后有虞允文(这人是个儒生)等人,虞允文立下的战功,甚至连四大将之一的刘琦都说“朝廷养了我们这些武将几十年,谁都没有显出什么大本事出来,反倒是你这个文官立下了大功。”现在大家都在争议岳飞抗金到底是反抗外族侵略还是属于内战,但是我们大家心里都清楚,不管我们自欺欺人地说什么“中华民族”也好,“中国人”也好,我们宣扬的所谓的中国人的历史观,其实就是汉族的历史观,这没什么可怀疑的,因为历史上汉人也多次侵略周边少数民族,但是我们的历史书上是从来不会去宣扬那些少数民族反抗汉族侵略的“民族英雄”的,也不敢宣扬,不然不是给僵独藏独打气么?只有汉族反抗少数民族(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侵略才算是民族英雄,这就一下子戳穿了所谓“评价民族英雄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今天的中华民族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古代的某一族,我们纪念民族英雄主要是弘扬那种反抗侵略的爱国精神”的谎言。即便根据这个标准,汉族几千年来在对抗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功勋卓著者,表现英勇者,按照评定岳飞的标准,可称得上是民族英雄的,也是数不胜数的,其中绝大部分都默默无闻了,唯有他岳飞一枝独秀,被吹捧到了圣人的高度,就像关羽,本来不过是三国时很普通的一个武将,在蜀汉五大将中也不过位列其一而已,论文韬武略都不是最杰的,武有吕布,文有吕蒙姜维,不要说名将如云的曹魏,就是偏安江南的那些吴将领,都没有谁把他放在眼里(甘宁就多次表示过对他的轻蔑,但是却不敢轻视张辽),后来他还就是被吴国军队设计打败,被逮住砍掉了脑袋,这样一个后来被吹捧为“武圣的有勇无谋的莽夫,死得这么窝囊,如果与他同时代的那些武将知道后世人把他包装成了这样一个大明星,不笑掉大牙才怪了。所以人不靠吹就红不起来,岳飞也是同样的道理。对岳飞的炒作和对关羽的炒作几乎就象是同一伙人蓄意并行的似的,这两个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利于炒作,就是特别富于戏剧性的人生经历,而且两人都是死得很冤枉死得很可惜,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心,而且他们都特别具有个人魅力,关羽是“美须鬓”美男子,又很有点个性,岳飞也是个白面帅哥,人又很有亲和力,两人也很善于做秀于做秀并没有贬义,因为我觉得他是在真诚地做秀,跟那些沽名钓誉的伪军子不同),像关羽就总爱时不时捧读什么《春秋》之类的,搞得后人都以为他很有学问似的,好像对《春秋左传》很有研究,又总是找不出他的一些相关论文,就只有猜测。岳飞就更不用说了,在背上刺字,动不动就亮出来给别人看看(刺在背上肯定不是给自己看用来激励自己的),这种作秀的手法即使放在今天也是非常时髦的,还有就是走到哪里都爱吟诗作赋一番,可惜他的诗词流传下来的不多,他最著名的那首《满江红》,据说有人考证出是明朝人的伪作,如果属实的话,可见这些无聊文人为了炒作包装这两位明星英雄下作到了什么程度。实际上,对关羽岳飞的炒作也就是在明朝达到了一个高潮,明朝时候的文人也是最无聊的,经常都干些假冒伪造的勾当。关羽岳飞如果生在今天,倒是很具有做**明星的潜质。汉族抗击少数民族的战争,从蒙恬时算起,期间英雄豪杰层出不穷,数不胜数,最盛时汉武帝麾下名将如云,卫青霍去病李广等等,这些人无论从军事功绩,还是从民族大义的角度,都比岳飞更有资格称为民族英雄,但是我们通常并不认为他们是民族英雄,他们不像岳飞那样,主要是抱持的忠君观念,他们是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的,他们确实是对汉民族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大的历史作用,而岳飞,我可以说他是一个“有他不多,无他不少”的人物,因为他起到的历史作用并不大,虽然他很具有传奇色彩。其他像张骞苏武班超马援之辈,这些我们今天还勉强记得起来的人物(更不用说那些大多数已经泯没无闻的无名英雄了),更具有民族主义的色彩。就是三国内战时期,也不断都有抗击匈奴的民族英雄涌现,像那个在三国故事中作为配角出现的张辽,他就曾出征漠北,“劝太祖战,气甚奋”,“斩单于蹋顿”。还有曹操的一个儿子曹彰,也曾亲征匈奴,“身自博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铠中数箭,意气愈历,乘胜逐北,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北方的曹魏政权,在面对统一南方分裂势力的任务的同时,还要对抗来自北方匈奴的威胁,那个年代的民族精神面貌,在曹氏父子的许多爱国诗篇中都有淋漓尽致的表现。可是今天又有谁会去纪念这些英雄呢?因为没有人去炒作他们,相反出于政治的需要还对他们不断地丑化。与岳飞以忠君思想为首要指导不同的是,冉闵对其他民族的杀戮征战是有强烈的民族报复意识的,他在对东晋王朝发出共讨胡人的倡议得不到相应之后,在遥远的北方面对各胡族优势军力,孤军奋战,杀伤大量敌人,被俘后大义凛然地说道“你们这些胡虏猪狗都可以称王称帝,何况我是中华英雄”,最后英勇就义。我想问问那些对岳飞崇拜得不得了的愤青们,你们知道历史上有这么个人吗?看看他是不是更有英雄气概?更有民族气节?中国人往往喜欢崇拜那些善于做秀的明星人物,而记不住真正埋头苦干的英雄。一来中国的历史太漫长,普通人不可能全面详细地去了解历史,造成许多平民百姓对历史的无知,而许多无聊文人就利用这一点,利用人们对那些悲剧人物的同情心理,大肆煽情炒作,把历史的本来面目搅得乌烟瘴气,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比如说北宋初期的杨业与潘美,其实潘美是抗辽的主将,杨业只是他手下的一员副将,杨业的死也主要不是他的责任,是杨业与监军王先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失误。但是后人为了炒作杨业,居然把潘美丑化成汉奸。同样的,与岳飞同为四大将的张俊,只因为他跟岳飞关系不好,又参与了岳飞一案,后人为了炒作岳飞,就刻意贬低他,不提他作为抗金主将的功绩了。人们往往认为岳飞如果不死的话,我大宋朝早就收复中原,直捣黄龙,一举灭掉金国了。真的是这样吗?不是,这些都是无知的幻想。一个朝代的兴衰不是由一两个人可以改变得了的。岳飞再牛逼,他所谓的郾城大捷等等胜利,能牛逼得过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吗?这些都是南方政权抗击北方政权进攻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但是有哪一次,胜利后的南方能够有力量继续进攻消灭北方政权。尤其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政权,从来都是对南方汉族政权占有军事上的优势的。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都是北方政权对南方政权成进攻态势,并数度彻底消灭南方政权,而南方政权从来不能彻底消灭北方政权。即便是卫青霍去病还有唐太宗等汉族政权最强大的时候,汉人也只能将北方游牧民族驱逐得远一点而已,根本不能彻底消灭他们。他岳飞就能够打破这个历史规律吗?他一个人就牛逼得过三国时吴蜀两国联手作战的众多精英吗?最能够说明这个问题的有以下几个事实,首先他死了之后,南宋并没有因为缺了他而面临灭亡的危险,反而继续存在了一百多年,而金国反倒先于宋朝灭亡。其二,后来虞允文取得的采石矶大捷,被认为是能够媲美赤壁淝水之战的大胜利,但是南宋军队仍然没有能力继续进攻消灭金国,南方对北方总是处于弱势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其三,后来韩侂胄张浚等人又相继进行北伐,也以失败告终,结果,南宋朝为了讨好金国,居然将韩侂胄杀死,将人头送到金国作为讲和的礼物,金国才同意停战议和。简直是莫大的讽刺。而宋朝没有人同情他,今天的人也不会把他当作英雄,因为他失败了,就这么简单。今天的人之所以将岳飞捧为民族英雄是因为心里先就认定了他绝对能够消灭金国取得胜利的,这简直太可笑了,战争是押上性命的赌博,不要说他根本就没有可能取得胜利,就算有可能也很渺茫,如果他不幸也像韩侂胄一样北伐失利,很有可能南宋朝廷也会把他的人头送给金国作为停战讲和的礼物的,到了那个时候他就连英雄都做不成了,也没人去同情他捧他了。所以说,他死得很及时,可以说是宋高宗成全了他,给了他一个被后人捧为英雄的机会。前面已经说了,岳飞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对他的评价并不高,他是后来才被吹捧到现在这样的高度的。他的“岳家军”号称是军纪严明,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但是他在未发迹之前,在宗泽手下任统制时,他带领的军队一样也劫掠百姓。他死的时候,没有人替他说话,相反他的很多同事,属下都附和秦桧构陷他,只有韩世忠出于老交情问了一句而已。可见他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地位并不算怎么崇高,这种情况与韩侂胄类似,不同的是他在还没有碰得头破血流之前就及时地死掉了,得以保留了一个较完美的形象,为他后来平反留下了余地,直到他死后几十年,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南宋朝廷又给他平反了(其时主战派又占了上风,为了配合张浚北伐的宣传,给他平反了,可笑的是,这次北伐又失败了)。南宋时,所谓的“爱国诗人”(就是那种好吹牛皮爱发牢骚又没什么真本事的家伙)多如牛毛,在他们的诗文中,都有大量对南宋将领和军事上的胜利的歌颂和叙述,有对采石矶大捷等战役的叙述,有对张浚韩侂胄等人北伐的叙述,可是几乎很少有人提到过岳飞,特别是那个最著名的辛弃疾,他南归时岳飞已经平反了,按理说他不应该不知道这么一位大明星,但是他的诗歌里面常常都牛逼烘烘地以曹刘孙廉颇自比,吹这个捧那个,就是没听到他提起过岳飞。这说明什么?说明岳飞在他同时代的人中并不怎么被看重,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武将而已,只是后来人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刻意炒作起来的。蒙古人侵入中原的时候,由于其还是游牧部落的半原始社会形态,没有忠贞这一类的成熟的封建社会的思想观念,在消灭金宋等国的过程中,看到大批被征服国的文武官员以死殉国,对这种情况感到很惊奇,然后很快就意识到树立这种思想观念是将来取得天下之后建设巩固封建国家政权必不可少的统治手段,所以从元代起就有意识地通过炒作岳飞文天祥来树立这种忠君报国的思想观念,应该说是做得比较成功的,元朝灭亡时,同样的有大批的蒙古人汉人(大多数还是汉人)官员以死殉国。要说忠烈,很多人的事迹,比起文天祥之流来说,要刚烈忠义得多。著名的就有扩廓帖木儿(王保保),蔡子英,陈友定,把匝刺瓦密等人,连朱元璋都对扩廓帖木儿英勇不屈的精神赞叹不已,称他是天下无双连常遇春都无法相比的奇男子,还有蔡子英,朱元璋一心想要说服他,最后被他宁死不屈的精神折服,只好放他归蒙。其他如陈友定,尹克仁等人,也是拒不降明,最后英勇就义的,很多人甚至全家自杀,比之文天祥的矫情做戏,是不是更刚烈得多?这些人算不算是民族英雄?当然现在的人不会把他们当作民族英雄,因为他们不是为汉族政权尽忠而死的嘛,虽然元朝是一个完全汉化了的政权,现在的汉人也很不情愿地把它归为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如果说岳飞还勉强算得上是民族英雄的话,那么那个文天祥,不客气地说,简直就是个政治小丑,沽名钓誉的伪君子。我就不多说了,很多人都知道的,他在一面装模作样扮演“忠臣义士”拒不降元的角色的时候,一面又叫他的弟弟出仕元官,以保全他文家的香火。为什么,因为他弟弟没有做过宋朝的官,所以不存在什么“气节”“大义”之类的顾忌,而他是宋官,忠臣不事二主,所以要扮演“宁死不屈”的角色,这跟什么民族大义之类的鬼扯蛋扯得上什么关系,完全就还是忠君那一套,比乡下愚妇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高尚不到哪里去。他也是个很会做秀的人,如果真有那么坚决的一死殉国的决心,撞墙绝食两下死掉了不就得了,何必还在元朝廷的牢房里磨磨蹭蹭好多年,又是吟诗又是作赋的,他那句著名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摆着就是写给后人看的,表演工夫都做足了,最后元朝廷也失去了继续陪他玩下去的耐心了,只好杀掉他了事。历史给了他一个出名的机会,他也很准确地把握住了。因为元朝是汉族第一次被北方游牧民族彻底地征服,对汉民族的心理冲击是相当大的,那以后汉族对外族侵略的恐惧心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点,自信心大失,而越是没有自信的人越是需要自大的幻想,所以炒作岳飞文天祥作为民族英雄来宣扬就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了。《金史》和《宋史》都是元代脱脱所编撰,本来应该是很客观的,但是认真读过这两书就会发现,两部史的文字风格很不一样,不是一个人写的,明显较为倾向宋国,对宋国的抗金成绩较多美化,对金国的战绩往往一笔带过,因为金国先于宋灭亡,元朝编写史书的又大多是汉人,所以对宋抗金美化夸大较多。如宗弼说“岳飞以五百骑破我十万大军”这样的话,这不是胡编吗?那个头脑正常的人会相信这种鬼话,可是这些都堂而皇之地写在史书上。宋史上动不动就是宋军以一当十,几百几千人杀敌数万这样的描写,这都是胡扯,不要说北方游牧民族军队的战斗力从来都是远远强于中原汉族军队,就是女真人的人数也远远少于汉人,那里经得住他这么杀?到了明朝,再加上小说话本等等再一渲染夸大,胡吹一通,就搞得大家都以为我们是战无不胜天下无敌,本来可以一举消灭胡虏,统一天下似的了。所谓的岳飞精神,其实就是左倾冒险主义,不要说他没有那个能力继续北进,他当时孤军深入的话,最后只会被消灭,女真人已经在北方建立起了稳固的统治基础,中原还有女真人扶持的汉人伪政权。宋金在中原的交战是各有胜负,经常陷于拉锯战的状态,谁也不可能轻易地彻底消灭对方,那个与岳飞齐名的韩世忠,大家只知道他有黄天荡大捷,不知道他在黄天荡之战后,也被宗弼打得“仅以身免”。岳飞打没打过败仗我不知道,为了炒作他估计有也不会提的,只不过他在最后碰得头破血流之前就及时地死掉了,所以保全了一世英名,这是他的幸运。以大汉族主义为出发点的历史宣传是只会宣传那些汉人取胜的风光记录的,不会提被打得很惨的事情的,所以搞得大家都真以为我们是厉害得不得了,只是运气不好而已。其实这本来是很容易识破的真相,真的那么厉害的话,就不会总是被别人亡国,而自己从 来就征服不了别人。本来利则战,不利则和,这是很正常的战争策略。在所谓的岳飞精神被炒作起来之前中国的兵家并不把议和看成是什么很耻辱的事情,胜败乃兵家常事嘛。所谓的岳飞精神被炒作起来之后,谁要是敢议和,那就是汉奸卖国,大逆不道,结果这不仅没有使得汉族强大起来,反而更数度加速了汉族的亡国。明朝的灭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被这种岳飞精神害的,本来以战促和是正确的策略,最高统治者也明白这一点,但是一帮愚民一听说议和就认为是卖国,逼得皇上只好杀了袁崇焕。中国人崇拜所谓的民族英雄只是叶公好龙而已,他们真正崇拜的是那些被炒作起来的善于做秀的明星人物,如文天祥之流。真正的民族英雄倒是要被他们害死的。如果把民族英雄正确地定义一下,我认为应该是指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的人物,这样,严格地说起来,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就只有四位:秦始皇赢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元世祖忽必烈,他们开疆拓土,变法革新,奠定了我们今天中国的基础,是我们中华民族真正的民族英雄。其他人都不配。而且,这四人当中,严格地说只有刘彻一人算得上是正宗的汉人。把他们作为民族英雄来宣传的话,就既有利于民族团结,又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这样就对了。而把岳飞文天祥之流的包装成民族英雄,则不仅是对其他少数民族的不尊重,也是对历史上那些真正的英雄的不公平。
《文明与征服》孙武火烧准备队玩法攻略
在文明与征服游戏中,孙武火烧准备队的强度很不错,关羽作为输出主力,岳飞和孙武铺火,为关羽创造输出环境,从而打出更高的伤害。那么孙武火烧准备队该怎么玩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文明与征服》孙武火烧准备队玩法攻略,感兴趣的玩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明与征服》孙武火烧准备队玩法攻略
孙武火烧准备队:
主将关羽:尼卡暴动+黑衫回旋齐射
副将孙武:孙子兵法+T字战术副将岳飞:铁浮屠阵+伊比利亚联盟
搭配思路
这套阵容以关羽作为主C,岳飞和孙武都有高效率的铺火能力,搭配S3赛季的准备辅助技能提供减伤等效果,为关羽营造更好地生存与输出环境,从而打出高额的爆发。
英雄替代
岳飞可替换为蒙特祖玛
技能替代
尼卡暴动可用普鲁士参谋部替换;
黑衫回旋齐射可用斯特灵之锤替换,如搭配战象兵种则可用南亚战象替换;孙子兵法可用扩大优势替换;伊比利亚联盟和T字战术可以用尼普顿庇佑替换,能够更好地应对高强度控制队。
好了,今天关于“关羽岳飞搭配阵容推荐”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关羽岳飞搭配阵容推荐”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